《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上一期    下一期

我院民族预科教育办学30年培养万名优秀学子

   期次:2018年第2期   作者:文/巢先锋 王伟琳 摄/江宇 迟睿 张晓琪   查看:176   


  6月26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预科学院举行民族预科办学30周年暨2017级“继往开来三十载 民族团结薪火传”主题毕业汇演。学院千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庆民族预科办学30周年。同时,歌舞、相声、朗诵、情景剧、小品,各种节目交织在一起,打造了一场“走心”的毕业典礼,展示了民族之美的丰华美韵。
  30年培养万名优秀学子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国家民委与黑龙江省政府共建高校,作为黑龙江普通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开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已历经30年,少数民族预科招生版图由省内辐射到西部、扩展至全国;办学规模由首期的40人增至目前的1474人;目标高校增至23所,包括2所部属本科、19所省属本科和2
所国家示范性专科;累计招收省内外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0824名。
  30年来,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培育了大批各民族优秀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
  当天的演出从入场就别开生面。首先发起了倡议,号召民族预科学院教师和2017级学生自愿向设在现场的古丽民族团结基金捐款箱捐款。“希望我们全体预科的同学们,在毕业来临之际,再为母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将这份热度传承下去。”
  古丽民族团结基金设立于2014年。当年就读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维吾尔族预科学生热依汉古丽·帕尔哈提生病,因家庭贫困拒绝住院。秦桂芝老师为其垫付了2000元住院费,学院师生又捐款1. 7万元。古丽出院后,将剩余的1. 1万元交回学院,希望帮助其他学生。学院为此设立了“古丽民族团结基金”。基金设立以来,陆续收到捐款30余万元,几年来共有43名不同民族的学生获得资助。古丽同学于2015年4月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这是有史以来黑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在校大学生,成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一段佳话。
  据民族预科学院主任尤延生介绍,预科教学中,学院探索出贯通式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了一系
列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及教师日常过程管理,在教学上全面实行五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授课计划、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出题、统一流水阅卷,旨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不同班级的成绩来横向评教,从而激励同门课程中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对这些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基础、不同目标院校的预科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民族预科学院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改革。
  同时,在为期一年或两年的预科阶段,实行“预补结合”“因材施教”和“一帮一结对子”学业援助机制;实施预科学生教育的“四个不间断”,即入学前后衔接不间断,入学后的假期教育不间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不间断,毕业后跟踪服务不间断。
  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全国预科会考,会考成绩稳步提升。据目标学校反馈,集中培养的预科学生,与高考后直接入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适应环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考研就业竞争力,均处于领先地位。从学院走出去的众多少数民族预科校友,很多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才。
  民族文化独具特色6月26日的汇演中,展示了多个民族的民歌、舞蹈、乐器等,如同一场民族大联欢,展示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一段民间舞蹈《纳孜尔库姆》开启了演出的序幕,马头琴表演、民歌吉他弹唱《吉尔拉》、说唱《库尔勒》等,更是掀起演出的高潮。
  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新让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现着独特魅力。
  学生巴·阿英格是表演马头琴的乐手之一。他是在学院里第一次系统地学习马头琴表演。来学院报到前,他就在家乡新疆阿勒泰从已毕业的学长处听说了学院的马头琴乐队。一到学院报到,他立即联系学院民族歌舞团报名加入。今年4月,作为学院马头琴乐队的一员,巴·阿英格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2018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学院积极履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守艺、授艺、创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努力让民族文化鲜活起来。近年来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工艺美术研发基地、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
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技艺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得到传扬。
  学院党委书记何志鹏说:“民族艺术作品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教育。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师们从民间走进高校,也才有更大的可能从能工巧匠转变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家。”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院党委精准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牢牢抓住“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这一主线,形成了以教育服务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为代表的育人品牌。
  涌现出以秦桂芝为代表的国家级育人典型。预科学生辅导员秦桂芝老师,常年吃住在学校,被学生及家长称之为“秦妈妈”。从入学前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到报到后的热情接待;从学生生病时的细心照料,到日常行为习惯的耐心引导;从不远万里只身奔赴新疆进行家访,到学生进入目标高校后的定期回访;秦老师做到了爱而不纵、严而有格,细思细做、善做善成。秦桂芝老师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十佳年度人物”“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
“龙江最美人物(教师)”多项殊荣。2015年4月,学院成立秦桂芝工作室,统筹校内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汇集校内育人资源,搭建起立足学院、面向全省高校的育人平台。近年来,目标高校对学院的民族预科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由于在预科教育工作上的突出成绩,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预科学院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兵单位”,并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预科学生集中培养,彰显了学院作为民族高校的社会价值,提升了黑龙江省民族教育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2298次访问,全刊已有833097次访问